找到相关内容308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共生共荣——佛教生态观(一)

    之大患,为吾有身。及吾无身,何患之有?”   :   少日欣日益,年侵。   红颜既罢颜,白发宁久吟。   阶庭唯仰仗,朝府不胜簪。   甘肥与妖丽,徒有壮时心。  ...因现在世之五果现在世之三因未来世之二果  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   (惑)(业)()(惑)(业)()   集谛谛集谛谛   过去现在一重因果现在未来一重因果   三世两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843179.html
  • 在朝圣的途中追寻

    基础和核心是第一谛即谛,包括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取蕴。九十年代初的作品《鲜花》和《酒徒》,是诗人实现超越的两首标志之作,深刻地显露出生命的疼痛本质,如《鲜花》: ...生存景象,其纤敏的心是如此脆弱:“这就是最好的庄园吗/刺目的烈日/遍地乱滚的孩子/看不见一寸阴影的房子/当一阵尘土打在脸上/快跑吧,满怀忧愁的女子/这是你寄托生命的地方吗/这是你终究死亡的地方吗/你的...

    邹旭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2743750.html
  • 禅宗六变——第四章 南禅──禅宗四变(1)

    其意趣便是如此。“谛”解为实或真实不虚,  “四谛”即为四种真道。首先是“谛”∶  所谓谛者,生、痛苦、死若,忧悲恼、怨憎会、恩爱别、所欲不得,取要言之,五阴盛,是谓谛。[《中...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。在《五灯会元》中有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∶五祖弘忍的再传弟子嵩岳元 [644-716][其师嵩山安 [582-708]是与慧能极为相得的同门]曾有一段奇遇∶  一日,有异人峨冠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543997.html
  • 谭嗣同与佛学

    人们常常将两者弄混,谭嗣同亦不例外。   8 其他“七”分别是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阴炽盛。   9 唐才质《唐才常与时务学堂》,载《湖南历史...ldquo;轱辘一转一回顾”表现了友人相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。谭嗣同此联对得风趣而又切合佛理。我们都知道,佛教讲人生有“八”,其中一就是“受别离&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646112.html
  •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

    之外,另外又列举了、集、灭、道等四圣谛。但此处与世俗、胜义二谛并举的四圣谛,实际上并不是与世俗、胜义二谛并列的,而是为世俗、胜义二谛所摄。在《显扬论》说谛时,亦说为“世俗谛所摄者,如经中说,生...BuddhAnaM SAmukkisikA dharmadesanA),亦即、集、灭、道四谛”[iii]。而此中所说,佛陀为使耶舍等能生求道的堪忍心等,而先后所说的“施论”、“戒论”与“升天论”,乃至后来的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746164.html
  • 略述印度佛教史

    互相诽毁,这种情况扩大,就是民族国家的侵占掠夺。佛陀所说的,不只死,解脱目的,勘破自我爱取,以改变自我的业力净化。  七 佛在世的教义  <1>佛法以因缘为立义。佛法的特色“因缘论”,每一...生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及五蕴炽盛。由于对自我的执著,总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保有而坏的事物远离,但人生变化无常,快乐的时刻终究不能永远存在,即一切事物迁流不得安定,人生的种种痛苦使...

    许楚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546567.html
  •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、受味、受患、受离;如实观察故,于受乐著灭,著灭故取灭,取灭故有灭,有灭故生灭,生灭故病死、忧悲恼灭,如是纯大聚皆悉得灭,是名“色灭、受想行识灭”。 (21) 此处明白指出,禅修者必须要以“止...缘起及缘起法”译作“因缘法及缘生法”。释尊说︰ 云何为因缘法?谓此有故彼有,谓缘无明行,缘行识,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聚集。云何缘生法? .... 谓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746569.html
  • 六朝僧家吟咏佛理的诗作

    二十篇  行路易十五首   p. 68  率题六章  劝喻诗  率题两章  三谏歌  颂三首   昙延 薛道衡见访戏题方圆动静四字   智恺 临终诗   亡名 五诗  生    病苦  死  ...中朝贵玄,江左称盛,因谈余气,流成文体。是以世极迍邅,而辞意夷泰,诗必拄下之旨归,赋乃漆园之义疏。[2]  p. 64  这主要是在说明东晋时代,朝野间好谈《》、《庄》、《易》三玄,而反映在诗歌作品...

    罗文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0746846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)

    全部佛教的出发点。佛典关于“”的分类很多,有四、五、八、九、十一等。《增一阿含经·四谛品》中有一个代表性的说法:  彼云何名为谛?所谓谛者,生、病苦、死、忧悲恼、怨憎会、...,耆那教称他为“怀疑论”。  4.婆浮陀·伽旃那,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、乐、灵魂等七种元素,佛教称之为“七士身”或“七争身”。它们是永恒自存的,既不能被创造,也不能创造;它们互不接触,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747040.html
  • 有情──人类为本的佛法

    为本。由于冲动的非理性,以及对于环境与自我的爱好,故不容易解脱系缚而实现无累的自在。  二、有情为问题的根本  2-1明人生是,以经为证:  2-1-1约略的说:  ---生、病苦、死---对于身心的-----  人生是-------爱别离、怨憎会---------对于社会的--------五蕴炽盛  ---所求不得---------------------对于自然的-...

    释如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247249.html